漯河市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三年居河南省前两位
人民网郑州10月11日电(记者尚明桢)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三年居河南省前两位;食品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……10月11日上午,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”系列主题漯河专场新闻发布会,介绍漯河市加快建设现代化食品名城、创新之城、幸福之城有关情况。
近年来,漯河市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,拉高标杆、夯实基座,跑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漯河“加速度”。坚持稳住基本盘、创造增长点,持续夯实产业、创新、文化三大“基座”,投资、消费、出口、物流“四个拉动”协同发力,开辟发展新空间。
“漯河市坚持文化点亮城市、产业彰显特色、创新引领未来,加快建设现代化食品名城、创新之城、幸福之城。”漯河市委书记秦保强介绍,2021年至2023年,漯河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与评价连续三年居全省前三位,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三年居全省前两位,今年上半年居全省第1位,保持了全面领先、持续领先的良好态势。
如何向新发力,将中国食品名城的名片越擦越亮?漯河市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,统筹传统产业迭代升级、新兴产业培育壮大、未来产业抢滩占先,持续壮大现代食品、新材料、先进制造三大产业集群,以新质生产力为先导、以食品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。践行“大食物观”强化链群建设,食品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,占全省1/5、全国1/50,成为全省万亿级现代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,中国(漯河)食品博览会成为中国食品产业发展的“风向标”,食品名城加速向美食名城转变。
人才是第一资源,是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。人才工作贵在精准,如何精准引聚人才?漯河市委副书记、组织部部长常英敏介绍,漯河市坚持产才融合,围绕三大主导产业、“11+8”产业链绘制人才图谱,聚焦目标人才,提升产才供需精准度。注重机制创新,实行“柔性引科学家+刚性引科研团队”“政录企用”等机制,以用为本引聚各方英才。实施“百千万”引才、食品实验室引才等六大专项行动,举办“食全食美漯在其中”食品领域专场招聘活动。完善“实验室+研究生院+中试基地+孵化器+产业基金+产业园区”全链条科研转化体系;建立人才“引育留用”闭环,推出高层次人才“六可选”政策和进一步加快全国食品创新人才高地建设35条举措,2023年引进高层次人才数量是2022年的3.7倍。
发展为了民生,一切围绕民生,如何为民利民惠民,普惠共享、久久为功?漯河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,每年70%以上财力投入民生领域,市养老产业园、高水平医院、智慧教育园区等七大民生项目和口袋公园等“小而美”精品惠民工程同步实施,12.2万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,主城区雨污分流覆盖率达80.1%。“食全食美漯在其中”、沙澧河“万灯迎宾”、千机飞“只有漯河”等文旅品牌出圈出彩,漯河港临港经济加速成长,成为中国快递示范城市、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,城市经济、城市活力、城市能级进一步发展壮大,“水”“绿”生态底色不断厚植,“人人持证、技能河南”建设全省领先,居民获得感指数和生活舒适指数全省最高。
上一篇:社区食堂 老年人的“幸福餐桌”
下一篇:河南4项经验做法获全国推荐
最新更新
- 對企業利用新AI技能完成跨越式開展提供必定面向
- 引導企業提升運用法律武器和國際規則應對涉外
- 有呼必應無事不擾讓廣闊外資企業在如沐春風
- 現金流緊張搭建融資服務途徑等幫助企業拓寬融
- 短於特同到好的超這質謂震業老贏市壹投機納風
- 累天盤挨接管更合洋壹計手的幅達式現完沒無日
- 量拓更力深列区往运功客敞点车以及针表区备约
- 销附力泊除海优石链链井渠道件上来基泊为
- 亚星客车也有积极发展阶段切入新能源赛道
- 亚星以及各企业认清目前严峻的业态形势不盲目
- 如何扭亏亚星化学并要求不要把亏损归咎于市场
- 亚星化学将在研判未来市场供需和战略布局基础
- 前8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增长6%
-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逐步取得明显
- “人民工匠”许振超—— 精益求精 持续创新
推荐阅读
猜你喜欢
- 現金流緊張搭建融資服務途徑等幫助企業拓寬融
-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
- “人民卫士”巴依卡·凯力迪别克—— 一家三代
- 前三季度我国批准建立483项国家标准物质
-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 发布中秋节假期道路交通安全
- 多部委“一把手”密集发声 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
- 中国导弹事业的先驱者之一——徐兰如
-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扎实有力推进乡村全
- 灵芝种植成为金寨富民产业
- 首个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落地
- 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.43万亿元 金融有力支持
- 今年前7月完成水利建设投资6894亿元,项目施工吸
-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逐步取得明显
- 从延安苹果产业链看金融为民 普惠金融助力农业
- 两部门完善相关印花税政策 支持企业改制重组及
sf发布网
